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484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完善优化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3-12-05 15:26 累计次数: 字体:[ ]

宋才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优化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议”收悉,经会同市教育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旅局、卫健委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教育方面的配套

市教育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权利。要求各地各校落细落实法定责任,切实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依托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工作台帐,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重点群体入学情况监管。二是全面健全特殊群体招生机制。各地各校健全以居住证、社保缴纳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严格执行相关招生政策,不增设门槛,根据教育资源整体布局与居住证地址,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三是全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同城待遇”。《南通营商环境提升66条》第43条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以下条件:在通居住证、工作证明(用工合同)缴纳社保证明(连续6个月),且三项所在地区一致,各地教育部门即安排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并要求实现“四个100%”(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100%入学,100%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家庭经济困难随迁子女100%得到资助,在中考招生录取方面100%享受 “同城待遇”)。四是促进我市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市教育部门充分发挥南通基础教育优势,通过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改革、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升级蝶变,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满意度。

二、关于城乡融合配套

市住建部门近年来围绕特色田园乡村、重点及特色镇、美丽宜居乡村等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紧扣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标准,有效整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水美乡村、绿美乡村、四好农村路等建设资源,统筹交通、水利、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江海风韵的美丽田园乡村,计划到“十四五”期间建成100个特色田园乡村。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24个省级特田、55个市级特田,共计争取省级奖补资金12514万元。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特田示范区谋划打造,将选择自然景观、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当代特色镇村等资源要素相对集聚地区,推动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与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小城镇等各类示范村镇“串点连线成片”,发挥乡村振兴集聚示范效应。二是统筹推进重点及特色镇示范项目创建。坚持统筹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作用。引导一批重点中心镇、特色小城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功能,加强特色风貌塑造,完善治理体系,推进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补齐小城镇特色打造的短板,培育启东市吕四港镇、如东县栟茶镇、如皋市长江镇等一批美丽宜居小城镇。三是不断提高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引导各地统筹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创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落实乡村建设“营建要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有效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构建和谐共生的村庄环境,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截至2022年底,全市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95.71%,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宜居乡村全覆盖。

下一步,住建部门将强化与发改委、农业农村、交通、水利、文旅、财政等部门的对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强资源整合,为村镇建设争取政策、土地、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要素,集中力量推动村镇建设和发展。有效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不断完善村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环境整治力度,打造样板,示范引领,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域美丽田园乡村建设。

三、关于交通出行配套

截至目前,我市农路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全省第二,农村公路面积密度2公里/平方公里,全省第一,已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全覆盖。您提出的通过合理连接形成循环路,使相邻县城之间、县城与所辖乡镇之间以及相邻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便捷连通的想法,与我局想法不谋而合。我们将主动优化农村公路与总体规划关系,在初步实现“15-30-60”的出行目标,即村到镇15分钟,镇到城30分钟,60分钟县域内互通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县(市、区)高标准打造一条100公里大循环,每个镇打造一条20公里小循环,每个村打造一条5公里微循环,农路与行政节点、经济节点、交通节点深度对接,实现“农路+空间”的转移和“农路+产业”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产业布局,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今年将启动新一轮的县道、乡村道路网规划。

四、关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思想理念、文明素养,不断成为真正的“现代人”,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事关农村环境整洁与否,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农民不仅仅是希望村庄干净整洁,而是要美丽宜居。宽阔的道路、亮丽的房屋、齐整的路灯、优美的环境等等,农村基础设置的改善,提升的是农村的外貌颜值;优秀文艺作品基层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村民自治机制的健全,提升的是居民的精神境界。清新舒适的农村环境、管理有序的治理体系,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扎实推进“三美一高”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完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空间,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抓好重点任务攻坚。人居环境整治包含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乡村规划和农房建设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市财政局每年在乡村振兴资金中专项安排奖补资金1500万元对排名前列的单位进行奖励,进一步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二是抓好长效机制。在全市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对农村公共设施管护工作加强动态跟踪评估,开展业务指导,并针对广大农民群众,从报纸、电视等途径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主体意识最大程度的营造全民管护氛围。三是实施示范引领行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和苏州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大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力度,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工程,配套完善相关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多功能的综合体,满足群众文化、教育、卫生需求。通过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南通发布、掌上南通等媒体公开推介典型案例,引领全市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工作。四是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以城市建成区、城郊结合部、“四沿”“五旁”垃圾清理为重点,排查整治卫生死角和薄弱区域、提升保洁长效水平、强化执法督查管理,推动全市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五、关于商贸综合体配套

近年来,商务部门大力推动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鼓励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数字化、连锁化、现代化为方向,建设和改造一批县城商贸综合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店,健全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生活娱乐需求。一是提升县城商贸综合中心服务品质。加快县城商贸综合中心项目建设改造进度,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经营业态、提升服务品质。2022年以来,如东县大力推进 “雨润新文化广场”、“上河印巷特色街区”、“节制闸特色街”竣工运行,加快推进“瑞晶台商城”、“城东文峰荟”、“城北中骏世界城”等一批大体量综合体建设,满足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二是丰富乡镇商贸中心经营业态。支持商贸流通企业以乡镇为重点,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商超,改善消费环境,优化生活服务供给,实现购物、餐饮、亲子、娱乐、休闲、农资等业态融合,较好满足周边居民一般性消费需求。2022年,全市共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大型商超18个。如东县先后完成岔河、双甸、马塘、丰利、饮泉、环镇等6个乡镇商贸中心的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的消费环境。三是完善村级便民店服务功能。支持连锁企业通过直营、加盟等形式,新建改造一批村级连锁商店,提升村级便民店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居民就近便利消费。鼓励便民店搭载水电煤、话费、邮件代收代投、涉农信息服务等多样化服务,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服务。2022年,全市共建设改造村级便民店138个。

下一步,市商务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部署要求,按照《南通市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的目标任务,指导各板块持续抓好县城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便民店建设改造,进一步完善县域商业体系。一是加强县城综合商业网点布局建设。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视情编制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城乡一体”的现代商业中心。结合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和特色街区打造,高标准建设和改造一批县城购物中心、综合商贸中心、大型连锁商超,加强品牌招引,推动商旅文体业态集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推进乡镇商贸中心提档升级。坚持把乡镇商贸中心作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点,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连锁超市,完善冷藏、加工、配送等设施,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三是加强村级便民店规范化建设。支持金丝利、欧伟仕、品德超市等连锁企业通过特许经营、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新建和改造一批村级连锁商店,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加强与邮政、供销、电商、快递、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整合日用消费品、农资、快递、小额存取等资源,提高农村商业网点便民服务水平和可持续运营能力。四是推进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农贸(集贸)市场改造升级,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农贸市场投入使用。鼓励有条件的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信息公示、产品溯源、价格监测、联网监督、智能监控等系统,提升市场的运营管理水平,优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六、关于文化旅游配套

我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和富有特色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江海特色鲜明。目前,全市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12个,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21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3个,南通全域旅游总体框架基本构建,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

下一步,市文广旅部门将尽快完成《南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落实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设南通旅游服务线下“总入口”。依托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交通入口,建设集旅游集散、旅游咨询、交通换乘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总入口”;依托全市各级旅游咨询点和宾馆住宿前台,在重点景区和主要商圈建设有人值守的支撑型“总入口”。着力构建全市旅游集散体系,优化游客集散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南通站、南通西站、南通新机场、南通汽运东站以及如皋、海门、启东7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小洋口、圆陀角、江海澜湾、开沙岛、五山以及海安、如东、通州湾等8个二级集散中心,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四星级及以上星级饭店建立旅游服务点。此外,积极落实全域智慧旅游体系、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公共环境服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七、关于医疗卫生配套

近年来,市卫健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多措并举高效推进南通医学中心(通大附院新院区)、中央创新区医学综合体(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统筹加快市应急医院项目审批。二是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聚焦薄弱环节,着力强化县级服务能力,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指导各地稳步推进如皋医学中心(如皋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如东县急救中心、海门区中医院新院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推进就医环境全面完善。完成市第四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二期、市第二人民医院老房改造等项目,加快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市妇保院儿童综合大楼、市肿瘤医院综合大楼、市中医院迁建等项目推进力度,不断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下一步,市卫健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市本级优质医疗资源配置,推动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布局相匹配的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感谢您对各单位及民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