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东灶港二号港池套闸功能提升工程及通吕运河、江海河布局联运物流区”的建议收悉,经会同市资规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推进东灶2号港池套闸的航运功能提升工程的建议
海门市东灶港套闸位于海门港新区东灶港河上,是海门区重要的出海口门,具有挡潮、排涝、通航、降渍等功能,其中通航功能以270HP(185吨)钢质渔船作为设计船型,由海门市水利局东灶港闸管所负责管理维护。由于中天钢铁项目的进驻,原规划东灶新河套闸排涝流量无法排出,水利部门计划对东灶港闸进行扩容改造,新建水闸保障区域防洪排涝安全。一直以来,海门区政府作为牵头主体,积极推进研究东灶港套闸改建事宜,海门区水利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海门区东灶港闸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和《海门区东灶港套闸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航运套闸)编制工作,综合考虑审批难度、施工影响、运管便利、远期预留等因素,拟选取改造方案为现有东灶港套闸拆除后重建水闸,在水闸西侧建设千吨级航运套闸及相关设施。
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获批相当A级航区后,为保障相当A级航区连通航道顺利纳规和配合A级航区设施建设,我局组建工作专班,与市港建委、南通海事局、海门区政府等部门多次沟通衔接,多部门联动开展现场调研和前期论证,我局也多次赴省港航中心、省交通运输厅沟通汇报、协调争取,省交通运输厅对此高度重视,专题向省政府汇报,得到省政府支持,成功将东灶港河和北匡河作为东灶新河航道的延伸纳入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苏政复〔2023〕47号),航道里程2.6公里,规划等级三级。东灶港河和北匡河纳规为相当A级航区海河联运航线开辟奠定了基础。今年3月份,我局牵头研究制定的《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南通实施方案》已经以南通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了内河航道的集中整治与配套建设,将通吕运河、新江海河、东灶新河航道等级提升纳入方案作为重要推进事项,我局为此落实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实施江海通达攻坚,大力推进新江海河、东灶新河、通扬线南通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确保2024年完成投资30亿元、力争40亿元;二是大幅提升支线航道网中五级及以上航道占比,重点提升通达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重要港区的短支航道,推进海门中天港区连接线等项目,解决好重点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深化通州湾疏港航道二级整治工程等前期研究,推进东灶港相当A级航区与内河连接段航道前期研究,明确设施、布局和等级,进一步提升港产城发展空间。
鉴于通州湾港区产业落户及内河水运需求尚处于培植阶段,下一步需要结合地方财力状况和通州湾三夹沙、海门港新区产业项目建设投产情况,科学制定建设方案与时序。为减小财政压力,合理使用资金,增加有效投入,可先期改建水利套闸,兼顾航运功能,预留船闸建设空间,加强相当A级航区运行评估,根据未来运量需求,适时启动船闸建设。在海江河联运主干通道方面,一是加快推进新江海河、通扬线等在建航道达标贯通,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加快启动东灶港河、北匡河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力争与东灶港套闸同步建设投入运行,发挥海河直达运输效能。
二、关于积极布局建设通吕运河、江海河联运物流区的建议
(一)关于规划。海门区编制完成了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施行。在编制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海门区江海河联运和岸线利用需求:一是规划形成江海联运的“三横五纵”的航道网。“三横”分别为通吕运河(三级)、通启运河(五级)、海门河(七级),“五纵”分别为新江海河(三级)、浒通河(六级)、三余线-青四河(通吕运河以北段五级、通吕运河以南段六级)、黄家港线(七级)及东灶新河-北匡河(三级);二是充分利用岸线资源规划港口作业区。沿江港口作业区规划2处,分别为通海港区通海作业区及通海港区启海作业区。沿海港口作业区规划1处,为通州湾港区海门作业区。内河港口作业区规划形成“四主六辅”的港口作业区。主要作业区包括东灶港、正余、三星及通海港区作业区,一般作业区包括四甲、悦来、常乐、东洲物流园、包场及临江新区作业区,主要为相邻城镇及产业园提供水运物资集散服务。目前,海门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方案已经南通市政府同意后上报省自然资源厅,以保障海门港新区振江新能源等省重大产业项目顺利落地。下一步,海门区将积极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和控规调整工作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同时,市资规部门也将积极指导海门区加快开展通海港区海门片区控规调整工作,以保障通海港码头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二)关于布局。市交通运输局在组织修编《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35年)》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港口码头功能,根据地方发展需求,结合水运条件,优化布局内河作业区。海门港区共规划了9个作业区,其中3个主要作业区分别为东灶作业区、通海作业区和正余作业区,其中东灶作业区规划位于东灶新河西岸,为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提供水运物资集散和海河联运服务,规划一期工程在北匡河挖入式港池北侧布置22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和8个1000吨级待泊泊位;规划二期工程于南侧布置10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5个待泊泊位,作业区共可形成年吞吐能力1240万吨。通海作业区规划位于新江海河西岸,为海门经济开发区沿河产业发展和通海港区提供多式联运服务,规划布置20个1000吨级泊位,共可形成年吞吐能力7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0万TEU。同时围绕国际家纺城和海门港新区规划了三星作业区和海门新港作业区,服务家纺等特色产业,通过与江港海港的一体化实现江海河联动发展。目前,《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35年)》已上报南通市人民政府,待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和市政府最终批复实施。该规划为功能规划,具体由作业区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临港产业落户情况、水运发展需求具体实施。
(三)关于建设。建议海门区政府可根据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运营情况及后方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情况做好相关海江河联运方案的储备,对您提出的由国有企业主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地主港”建设模式建议,我局将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开展相关工作。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