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彩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公交与地铁高效衔接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经会同市公安局、资规局、城管局及轨道公司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区域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大力推进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交通基础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结合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我局全力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力争用无缝接驳和高效换乘为出行“加速度”,构建“轨道交通为主骨架,常规公交为支撑”的线网格局,改善市民乘客体验,提升百姓出行获得感、幸福感。
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积极研究,计划以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契机,进一步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加快完善地铁与公交接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一、积极推进“两网融合”
我局十分重视公共交通各项建设,着力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两网融合”。为实现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一体化衔接,我局以“增衔接、强覆盖、降重复、促融合”为目标,全力打造“快、主、支、微”四级地面公交线网体系。对位于轨道交通直接影响范围内(600~800m)的、竞争性的公交线路加以调整归并;在轨道交通间接影响范围之内的区域,则补充或调增部分公交线路;对于地铁线覆盖不到区域,已拟定一批公交线路规划实施方案。2022年已新辟5条、优化调整19条公交线路。2023年拟新辟优化15条公交线路,目前,已新辟M1路、M2路两条地铁接驳线,开通苏锡通园区地铁接驳定制线D22路、机场定制专线D23路;优化10路、57路起点至平潮地铁站,优化20路起点至姚港路虹桥路南,优化602路起点至城港路公交换乘站,优化2条周末景区郊游线与地铁连结线。
二、科学布置周边接驳设施
一是在地铁站点周边设置公交站点。我局会同市相关部门指导督促轨道集团开展了《轨道交通1、2号线换乘一体化衔接设计研究》,根据各站点功能定位和客流预测确定接驳设施种类、规模及布局。1号线共28个站点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换乘设施,其中根据现场情况,公交站基本设置在地铁100米范围内。下一步,我们会指导督促轨道集团汲取1号线相关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2号线接驳方案,积极做好2号线接驳设施设置相关工作。
二是在地铁站点周边新建公交枢纽站。我局会同其他部门,梳理站点周边需求,综合考虑交通组织、附近场站布局等因素,最终拟定城港路站、海霞路站(南通大学站)、振兴路站、和平桥站4处地铁出入口空地设置公交换乘站的建设方案。目前,4处公交换乘站按节点序时推进,并配套换乘站的建设同步更新人民路、工农路、崇川路48座公交候车亭,全力助推市民高效换乘。
三是在地铁站点周边设置共享单车网点。轨道交通1号线各站点周边均已设置了共享单车网点,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调整,轨道交通2号线周边也规划了相应共享单车网点位置。我局会同市城管局,为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感和满意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合理布设网点,围绕用户需求,网点设置紧靠地铁、公交、小区、商业区、景区等市民需求旺盛的区域。二是做好车辆维保置换,加强日常巡查,发现问题车辆及时维修,确保车辆状况持续良好。三是适时引入市场竞争,根据市政府关于研究如何引入市场竞争的相关工作要求,以期通过良性竞争,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满足市民“最后一公里”接驳需求。
三、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
一是优化地铁与地面公交运营时间衔接安排。我局重点推进优化公交车服务时间与地铁配套,指导督促公交公司深入分析研究大客流量的线路,在考虑公交首末班时间、高峰间隔与轨道“同频”的前提下,根据高峰高密度、低峰低密度的路牌编制原则,优化了部分线路班次密度。此外,在重大节假日,也在部分客流需求较大的线路增加车辆班次,加大运力安排。下一步,我局将指导督促公交公司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班次,贴近市民实际需求,为广大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乘车环境。
二是完善公共交通出行无障碍配套设施。我局会同市政和园林局,每年结合道路的大中修工程,对现有的公交站台进行无障碍改造,设计方案优先考虑设置无障碍坡道以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能安全方便地进出公交站台。针对非无障碍公交车,我局已指导督促公交公司研究简易坡道组合辅助工具的可行性,在确保车辆安全、便民的前提下,进行随车配备。同时,我局已沟通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备上下车无障碍渡板,要求每站至少配备一套,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上下车,提升轨道交通出行便利化水平。
三是推行公交地铁换乘优惠。我局会同轨交公司,不断优化地铁服务,积极宣传绿色出行理念,推行换乘优惠政策。轨道交通与公交之间换乘首次刷卡计时后60分钟(含)之内,每次换乘刷卡时的基础票价首先优惠1元、然后再实行常规的刷卡优惠。
四、加强宣传教育
近年来,南通公安交警部门始终坚持“交通管理宣传先行”工作理念,以交通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络、进服务区的“八进”活动为载体,用好繁华街区、交警窗口、高速服务区的Led屏、横幅、宣传栏及“声、屏、报、网、端”等宣传渠道,巩固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向市民群众广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号召自觉抵制不文明交通行为,让交通法规和文明交通进一步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文明出行、守法出行、安全出行”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五、营造绿色低碳出行氛围
一是在客运站、重要公交枢纽场站进行公交出行宣传。活动期间,在主要场站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通过公交车辆车载LED屏、电子站牌等滚动播放活动宣传标语,让绿色出行深入人心。在活动现场,免费发放印有“绿色出行宣传图”的环保购物袋,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市民诉求,积极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二是开展绿色出行进机关、企业、社区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和图文宣传展板,零距离为群众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就公交乘坐优惠政策、公交发展的规划、疫情期间乘车规定等热点问题答疑解惑;积极向市民宣传绿色出行理念,倡议市民积极投身“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尽量选择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绿色出行行动中,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共同为洁净城市空气、提高生活质量作出努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公共交通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2023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