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1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发展港口经济、提振南通港口国际货运量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4-11-01 10:16 累计次数: 字体:[ ]

章远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港口经济、提振南通港口国际货运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会同市商务局、港口集团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现状

截至2023年,南通港共有对外开放码头55个、对外开放泊位100个。2023年全港货物吞吐量为3.09亿吨,同比增长7.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4140.7万吨,同比增长2.6%,吞吐量较大的货种分别为金属矿石、天然气、煤炭、水泥、粮食、集装箱等。2023年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04.2万TEU,同比下降8.8%。其中外贸箱为31.6万TEU,同比下降6.7%。2023年南通外贸进出口总值3500.3亿元,同比下降7.2%。

二、正在开展的工作

(一)政策扶持方面

为促进我市港口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市交通运输局提请南通市政府于2018年、2022年分别印发了集装箱运输扶持政策。根据《关于加快南通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试行)》(通政发〔2018〕61号),我市连续4年对符合条件的航运、码头企业等给予资金奖励。2019至2022年,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由154.2万TEU提升至224万TEU ,年均增长率为13.3%。2022年,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政发〔2022〕38号 ),在2018年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对内河航运企业、铁水联运企业及提供箱源的货主企业等给予资金奖励。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提升我市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水平,市政府办公室于2022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政办发〔2022〕128号)。

为推动运输结构调整,2019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南通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建立了南通市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经过三年高强度推进,南通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沿海港区建设加快推进,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为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市交通运输局提请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南通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市政府办以通政办发〔2022〕126号文件印发该方案。

(二)口岸开放方面

近年来,为提升口岸功能,促进港口良性发展,市商务局持续加强与政府办公厅、省商务厅、省市两级海关等部门的沟通汇报,全力推进口岸扩大开放和进境货物指定监管场地建设,提升口岸开放发展能级。经过不懈努力,南通口岸扩大开放取得新突破。2021年5月,通州湾港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开放。2023年10月,如东洋口港、启东港口岸扩大开放分别获国务院批复。2023年4月,南通港吕四作业区西港池码头8#-11#泊位、如东液化品码头G2、G3泊位对外开放分别通过省级验收,新增开放泊位6个。2023年10月9日,江苏沪通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南通通洋港口有限公司2个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建设获海关总署批复,目前已完成建设并通过了验收。2024年上半年,南通港通海港区取得进口冷链业务资质。

(三)航线开辟方面

近年来,南通港(港口)集团各基地全力以赴拓市场、揽货源、强合作,多措并举提效率、优服务、创品牌,港口生产经营稳健向好。通州湾港区吕四作业区通用码头开辟多条出口大件装备不定期班轮航线,件杂货出口航线拓展至42个国家和地区,“海上大门户”作用日益凸显。集装箱码头深化与上港集团、省港口集团合作,点对点实现吕四至上海“陆改水”业务航线“天天班”,打造“沪通快航”品牌;开通直航日本首条集装箱外贸航线,第2条外贸航线韩国仁川线成功试航,加快构建沿海干线网络。通海港区累计实现9条集装箱干线运营(其中外贸干线4条、内贸干线5条),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开辟深圳、营口2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如皋苏中国际实现2条集装箱内贸干线运营。海安凤山港成功与上港集团合作ICT项目并完成首航,稳定运行至连云港港、太仓港、上海蕰东港等内河集装箱航线。

(四)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1. 港口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建成吕四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2个10万吨级通用泊位,中天钢铁8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开工建设金牛码头区一期工程3个5万吨级泊位、海螺新材料码头3个2万吨级泊位等一批公用、货主码头。配套建成吕四10万吨级进港航道、小庙洪5万吨级上延航道、三夹沙5万吨级南航道、洋口15万吨级进港航道。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洋吕铁路连接新出海口南侧宁启铁路和北侧海洋铁路,全长约85公里,投资总额约99.21亿元,洋吕铁路全线完工吕四至东灶港站段正式运营,通海港区-通州湾疏港铁路全长24.587公里,已全部建成。江海通达工程全长92公里,其中通吕运河已完成五级航道标准达标疏浚。吕四作业区疏港公路S335吕四港镇改线西段工程和通钢大道南延工程于2021年9月建成通车。通州湾相当A级航区已获国家海事局批复同意。长江口至通州湾特定航线已报交通部海事局待批。

2. 多式联运线路:目前已稳定运营多条多式联运线路,拥有一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苏中大宗物资物流中心多式联运项目,已开通数十条公铁、铁水多式联运线路;海安—东盟班列开行,是长三角地区开通的首列东盟国际班列;开通海安至洋山港、宁波港两个方向铁海快线班列。

三、下一步计划

一是市交通运输局继续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贯彻落实《加快南通港国际货运发展行动方案》、《南通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二是市商务局继续推进口岸扩大开放配套设施及拟开放码头建设,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持续加强口岸能级建设,推进8个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做大进口粮食规模。组织开展开放码头绩效评估,加大对税收、外贸贡献度等方面评估力度,通过评估,推进大宗散货、液化品仓储等通用码头企业拓展自营进出口业务,提升口岸对外贸的贡献度。

三是南通港(口)集团加快推进危险品集装箱作业资质、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开放申报工作,持续开辟不定期班轮航线,积极开辟RCEP国家和俄罗斯近远洋航线,加密内贸支线,压降综合物流成本,扩大市场影响力。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