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22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进东灶港海港、内河港区一体化管理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24-11-01 10:14 累计次数: 字体:[ ]

王庆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东灶港海港、内河港区一体化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会同海门区人民政府、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通州湾港口建设委员会和南通海事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港口航道开发建设

根据《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将南通沿海港口整合规划为一个通州湾港区,提案内容主要涉及三夹沙作业区、海门作业区。其中,三夹沙作业区位于通州湾示范区,规划岸线长度9.4公里,2个港池共布设5万吨级及以下临港产业配套泊位38个。海门作业区位于海门区,规划岸线长度13.4公里,3个港池共布设2-5万吨级各类通用及装备制造临港产业配套泊位47个。航道方面,主要依托航道为小庙洪上延航道和三夹沙南航道,小庙洪上延航道为5万吨级单向航道,三夹沙南航道为5万吨级单向航道。内河港口主要涉及海门港区东灶作业区,规划布设千吨级泊位45个。

目前,三夹沙作业区已招引落户22个项目,长风海工装备制造、海力风电装备制造、华腾重工等8个项目建成、华达新材料、蓝水海工等8个项目在建,剩余6个项目待开工建设。海门作业区东灶港通用码头、中天海港码头、海润达2万吨级通用码头和燕达码头等4个项目已建成,通光码头和海螺新材料码头等2个项目正在办理验收手续,二港池5万吨级通用码头(一期)和三港池通用码头等待建设。海门港区东灶作业区已建成中天钢铁码头30个千吨级泊位。

二、关于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相当A级航区

2023年8月,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相当A级航区获国家海事局批复同意,我市江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内河船可经东灶港套闸直达海门作业区、三夹沙作业区、通州湾作业区一港池范围内的所有码头,为东灶作业区等内河作业区开展海河联运提供支撑。2024年5月28日,市港建委组织内河船自平潮九圩港经东灶港闸驶入通州湾三夹沙西港池,顺利靠泊华腾码头,完成了通州湾港区河海交界水域相当A级航区获批以来首航,标志着南通沿海江海河联运迈上新台阶。

三、港口管理及应急保障

近年来,属地政府持续加大投入,采用“人、技、物”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港池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属地监管责任。一是每日开展海堤巡查,发现人员在海堤和滩涂从事危险活动,及时制止;二是强化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对接,督促码头企业对进出港商船严格管理并落实好安全生产和防污染工作;三是在港池沿线布设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监控信号送至海事、公安及属地政府,一旦发现突发情况及时处置;四是在港池海堤重点区域设置隔离围网和警示标示,防止人员随意下海上岸;五是租赁一定数量的拖轮,为港区提供应急值守和抢险服务。

同时,南通海事部门于2021年成立了南通海上交通指挥中心、南通海上港航调度中心(简称“两中心”),依托海上两中心,充分发挥港航调度职能,推动“交通指挥+港航调度”,实现船舶航行和港口资源的高效调度的有机融合。2023年,海上两中心共保障339艘次5万吨级及以上船舶进出港。

下一阶段,市交通部门将继续协调属地政府和市相关海上监管服务职能部门,提前研判风险形势,统筹推进区域内港口服务、港池管理、应急保障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港口的竞争力,切实服务南通市海洋经济和沿海高质量发展。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1日